- 张云飞;吕小梅;张舒婷;李蕾;李衍亮;胡俊杰;
工程教育理念强调实践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培养综合素质高和专业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理论指导。文章旨在探讨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融合,提出了包括关联课程知识点与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联系、改进评价体系等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措施。同时,通过对改进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果分析,验证了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满意度、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2023年36期 No.688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龚占魁;赵丽娟;陈兴义;
化工类专业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化工类专业学生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文章从实训教学目标对接责任关怀理念、实训教学教师践行责任关怀理念、实训基地建设体现责任关怀理念、实训项目设计贯穿责任关怀理念、实训教学过程融入责任关怀理念、实训教学评价突出责任关怀理念几个方面研究了实训教学与责任关怀理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责任关怀理念融入化工类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023年36期 No.688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梅;宋江;孟海涛;郭勤;李守柱;
面对新形势下工科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力推行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教育理念,是培养现代新工科工程技术人才和适应现代工业经济发展工程师的推动力。工程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主要介绍一些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经典的工程应用实例。文章主要根据作者在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充分讨论了这门课程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另外,结合工程化学的教学,对化工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探讨。
2023年36期 No.688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立新;
随着石化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课程思政是保障专业培养和素质能力并重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举措。文章阐述了目前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融入、三结合、三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并在区域化工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中进行实践,旨在为其他专业群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研究思路。
2023年36期 No.688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称意;赵晓燕;戚燕俐;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在学习聚合反应机理的同时合理设计实验十分有必要,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激发学习高分子知识的兴趣。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高分子化学中逐步聚合知识点的学习,文章以聚芳酰胺的合成为例,开展了逐步聚合实验课程教学的设计,并探讨了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2023年36期 No.688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俊伟;覃文庆;
随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绿色制造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矿冶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培育学科交叉型创新人才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矿业工程专业建设为例,结合中南大学优势学科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从选矿、冶金和材料多角度出发,开展多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培养一批专业性强、勇于创新的行业领军人才,为中国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2023年36期 No.688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小彪;胡翔;员荣平;张婷婷;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类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工程能力衔接的重要环节。化工、石化和能源等大化工行业领域亟需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水污染治理专业人才。化工行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下,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实践,以期为同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2023年36期 No.688 32-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立翠;张宇;马平华;郑黎明;
针对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共性轻个性,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问题,以燕山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为例,首次探索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实验教学环节相融合。在明确劳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验课程特点及具体内容设置,制定了包含基础层级、专业层级和创新层级的“三层级”劳动教育内容体系,采取“自下而上”的顺序分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同时打造“实践评价+素养评价”的“二维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形成劳动教育闭环系统。实践表明,“劳动+实验”育人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通用和专业劳动技能水平及综合劳动素养,为其他高校石油化工类专业劳动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2023年36期 No.688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青青;侯志伟;陈鹏;李臻;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智能制造背景下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高职院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现代测控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匠心引领、育训并举、德技并修、知行合一”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提出了“岗课并轨、虚实结合、训赛融合、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采用项目化、模块化、精细化方式设计了基础验证实训、虚拟仿真实训、综合创新实训内容,确立了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实践教学表明,改革优化后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高职院校本科层次实践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023年36期 No.688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