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4年06期 No.694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从2018年开始,《化工管理》杂志社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发展指数并在一年一度的化工500强发布会上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发展指数是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每年的年度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数据为依据,借鉴美国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等国际标准,通过建立可持续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按照国际惯例,通过一系列方法计算每个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进而得出的一个数据。行业发展指数设定4个维度、17个指标,涵盖了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根据企业的得分情况提出先进企业标准,为企业对标树立了标的。
2024年06期 No.694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十一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6]245号),总结推广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经验,切实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推动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组织开展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申报、推荐与审定工作。
2024年06期 No.694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国家新闻出版总局首批认定的学术类专业期刊《化工管理》杂志是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8-4800、CN11-3991/F。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国内著名数据库收录。《化工管理》期刊目前设有以下栏目:1.综合管理类文章:行业视野(权威评述、业界聚焦、行业动态、行业时评)、党群管理、管理方略(精益管理、对标管理、风险管控、国际化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研改革)、企业文化等;
2024年06期 No.694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绍军;邱志文;张燕华;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轻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文章探讨了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分析了高职轻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轻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构建了符合轻化工类专业特点的“3+2+2+2+3+1”人才培养融合双创教育体系,并通过实践探索验证了该体系的有效性,为高职轻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24年06期 No.69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谷德银;李宁;张杰;刘学成;许惠;叶梅;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培育新时代德才兼备的新工科化工专业人才的主要课程,其中课程思政教育尤为关键。文章分析了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探索了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举措,以期对理工科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年06期 No.69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楠;田松;胡洁;史小慧;
在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关键时期,在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该校在培养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材料类专业本科生中发挥作用,既是责任使命,又是担当作为。文章从本科生导师制、材料实验室、学科竞赛及课题项目等角度分析了该校目前在材料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2024年06期 No.69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高光海;徐坤山;田晖;赵旗;王玮;李硕;杜玉朋;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及化工制图课程教学中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以学校所建立的半实物仿真智慧工厂为基础,参照案例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将其进行模块化改革,突显各模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逻辑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挖掘各教学模块中所蕴藏的思政和美育元素,将各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课程教学与五育协同并进,从而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践教学表明,这种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024年06期 No.69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香;张雨佳;任玉杰;
课程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是完成立德树人教学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根据有机化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相关知识储备情况,引出有机化学课程与思政融合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挖掘有机化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探究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融合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型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结合学生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既开拓学生视野,又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024年06期 No.694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9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潇;唐利平;孔新海;陈咨含;
全球经济数字化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随着化工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何系统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新时代企业的用人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文章针对高职化工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三个问题,从师资队伍、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四个方面探讨了专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旨在为同类专业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No.69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英楠;张盼良;曾乐林;唐课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要适应新的发展格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培养符合区域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文章从产教融合角度出发,以化学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提出以产业为导向、以启发为方法的教学模式探索,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等多方面的合作,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推进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4年06期 No.694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志;齐钊;
山区地质灾害频发、管道管理难度大,开展山区管道完整性管理对预防山区天然气管道事故、保障山区管道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山区管道敷设特点,从“人、机、环境”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山区管道完整性管理流程,分析了管理过程中的难点,提出山区管道应建立主动式的防护体系。利用卫星、无人机、光纤等先进技术构建管道风险智能监控网络,并详细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用途,搭建了山区管道智能防护体系,研究成果可以为山区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No.69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金虎;
当前设有电站的海上平台间均采用电力组网的运行模式,由一套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对组网发电机进行功率管理。文章针对独立运行的天然气主机由于其控制系统缺少调速、调压接口而无法接受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导致天然气主机并入电网后仅能在自带的基载模式下恒功率运行,其带载值只能通过人为设定的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提出对天然气主机控制系统的提升改造,使其能够接受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调频、调压,同时创新性提出利用工艺系统燃气压力值控制天然气主机的自动加卸载方案,通过增加控制卡件、通讯卡件使其与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建立通讯。天然气主机控制系统提升改造投用后,解决机组不受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的难题,同时实现根据燃气系统压力值、按照比例设定值实时调控燃气主机的加卸载值,实现稳定燃气系统压力的同时减少火炬放空量,节能降碳效果非常显著。
2024年06期 No.69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鑫磊;
随着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深入及当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整体运作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企业的沟通、应用、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信息协同角度入手,开展基础设施和网络应用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生产数据有效传输与安全生产过程全流程自动化的绿色开采。
2024年06期 No.69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强;
化工企业员工长期在高温高压的生产环境中工作,安全风险指数较高,因此要更加注重安全管理与事故应急管理。文章以化学工业安全生产及管理现状以及VR技术在化学工业领域中的特点为基础,深入分析VR技术在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借助VR技术手段,为学员打造虚拟化学工厂,让员工在安全环境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训练及突发情况处理演练,可有效降低员工培训危险,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化学工业企业平稳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2024年06期 No.694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成意;
化工新材料是决定一国高端制造及国防安全的关键因素,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增长双轮驱动下,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整体面临做大做强的难得机遇,但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文章基于中国化工新材料发展形势和H公司自身情况,采用通用矩阵模型对H公司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机会进行研究,并提出化工新材料备选项目库建议。
2024年06期 No.694 88-9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勇;
目前管道投产作业面临着大规模、高精度、智能化的转变,投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繁琐的地方,因此需要进行优化,优化后形成了现代化的天然气管道投产作业流程。文章通过对比不同状态方程的优缺点,选用LKP状态方程计算压缩因子、密度等参数。基于LKP方程、管存量计算公式,编制天然气投产软件,该软件具有计算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投产管道管存量等功能。最后选取某投产管道进气源代入计算,发现该软件快捷简单、结果准确性高,能有效提高天然气投产相关计算效率,辅助天然气顺利投产。
2024年06期 No.694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海哲;
为减少燃气事故发生,文章构建了合理的燃气管道区域风险指标体系,基于GIS对风险等级进行可视化形成风险地图,结合GPS定位技术对燃气泄漏时间、地点以及波及范围进行定位,应用物联网技术收集事故灾害信息。以手机APP为大众使用媒介,将危险信息发送给用户、小区物业、消防和附近人员,可根据APP实时反馈更新风险数据库,在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上添加、更新图层信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空间地理信息和风险管控的需求,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提高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2024年06期 No.694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9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小荣;任小庆;董文斌;井阳阳;路学明;许勇;刘小育;卫聪聪;
目前,地热井的产水段通常为500~2 000 m,产能测试通常采取常规的抽水试验来测试地下产能,该产能为井下总产能,无法获知各产层的产水能力,地热开采方式较为粗放。因此,文章提出了采用连续涡轮流量测井方法进行井下产能测试,明确各产层出水能力,由此确定合理的地热井井身结构和合理的产能,进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对下一步地热井合理开发具有相应的指导意义。
2024年06期 No.694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浩;郑亚强;金治军;马庆;董强;郑德焰;林峰;赵炳武;
随着石油建设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对钢结构安装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检测与评价更加复杂,这些特点使得在施工现场对钢结构安装质量状态评价方法不一、结果也不易控制。为了对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评价更加准确、适用,在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的基础上对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对照实验,梳理质量评价指标,计算其权重系数并进行误差分析,由实验结果选定ANN算法来得出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状态的评分公式,以反映钢结构安装工程的质量情况,对钢结构安装工程的质量把控和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准确的支持。
2024年06期 No.694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